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建立

熊亚1,2,李敏杰1,2*,刘姗1,2

(1.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2.攀枝花市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 要:为建立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以草莓、桑葚为原料,以3∶2 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榨汁后带渣发酵,酿制得到酒液澄清透明,颜色为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在果酒生产过程中,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生成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 模型方程建立酵母菌数量变化、酒精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用Boltzmann 模型建立了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拟合度较高,分别为0.979、0.997、0.994。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和预测值的拟合度很高,能很好地反映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酵母菌;总糖;酒精度;发酵动力学模型

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等,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成熟的桑葚质地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1]。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份,具有很好的预防血管硬化和癌症、抗衰老等多种功效[2-5]

草莓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铜、草莓胺、果胶、纤维素、叶酸、铁、钙、鞣花酸与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营养价值极高[6-7]。更值得注意的是草莓中的维生素C 含量比苹果、葡萄都高7~10 倍,另外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钙、磷、铁的含量也比苹果、梨、葡萄高3~4 倍[8-10]

复合果酒是由多种新鲜水果混合发酵而成的含酒精型饮料,它结合了各种水果原料的特点和优势,互为补充,它含有更多的糖、矿物质、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11]。果酒也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由于果酒是由各种新鲜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水果发酵而成的,它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芳香酯、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研究表明,这些抗氧化剂比维生素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12]。由于草莓香味浓颜色浅,而桑葚味淡颜色深,两种水果形成良好的互补,不但能够弥补相互的缺陷,发挥自身的优势,满足人们对营养和保健的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果酒市场[13-16]。选用这两种水果酿造成复合果酒,可获得口感好、营养全面、保健效果好的果酒。它开辟了新兴果酒市场,解决了草莓、桑葚不易保存和运输的问题,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美味。本试验通过对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探索和优化复合果酒的优良酿造工艺,对复合果酒市场开发及扩大化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桑葚、草莓:攀枝花学院水果超市;果胶酶(105U/g):湖北兴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高活性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亚硫酸(≥99.8%,分析纯)、无水柠檬酸(食品级):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FA1204B):上海天平仪器厂;显微镜(SGO-PH300):深圳市深视光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手持式糖度仪(WS105 型):上海普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DZKW-S-8):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酒精计(0-40 型):河间市宏利玻璃仪器厂;精密pH 计(PHS-3B):上海圣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榨汁机(T2264MD):上海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复合发酵酒生产工艺

1.3.1.1 水果的挑选及处理

挑选成熟饱满、无病虫害及无损伤的新鲜桑葚、草莓。将选择后的草莓、桑葚冲洗干净后,捞出沥干,备用。

1.3.1.2 混合榨汁

将处理好桑葚和草莓以2∶3 的质量比混合,加入适量纯净水,榨汁机榨汁。

1.3.1.3 酶解

果胶酶按照40 mg/L 的量添加以增加出汁率,SO2添加量为60 mg/L,以防止杂菌污染。

1.3.1.4 成分调整

酵母菌按40 mg/L 发酵液的量进行接种,添加白砂糖调节初始糖度为22°,加入柠檬酸调节果汁初始pH 值为4。

1.3.1.5 发酵

在室温下(25 ℃)进行发酵,当发酵罐内发酵现象不明显且发酵液比重<1 时,发酵结束。

1.3.1.6 过滤

将发酵酒液用3 层灭菌纱布过滤,以滤去发酵过程中死亡的酵母以及残存下来的果渣。

1.3.1.7 陈酿

将发酵过滤后的果酒静置两周左右,待酒液澄清后进行果酒的装瓶、贮存。

1.3.2 酵母菌数量的测定

采用血球板计数法测定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

1.3.3 总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7]测定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

1.3.4 酒精度含量的测定

采取蒸馏法[18]进行酒精度含量的测定。

1.3.5 数据处理

运用Origin8.6 软件进行菌体生长量、酒精生成量和总糖消耗量的非线性拟合。通过回归曲线得到动力学模型参数,建立酵母菌菌体生长、酒精生成和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主要指标变化曲线见图1。

图1 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主要指标变化曲线
Fig.1 Change curves of main indexes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compound wine

由图1 可知,在发酵前2 d,酵母菌数量增长较为平缓,这是由于酵母菌代谢系统为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处于生长代谢适应阶段。从第3 天开始其数量快速增长,这是因为酵母菌已适应环境,能够大量利用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在第7 天数量达到最大值,为7.56×107 个/mL,从第8 天开始逐渐减少,说明酵母菌负生长速率开始大于正生长速率,属于衰亡期。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在发酵的前3 天缓慢减少,可能是由于酵母菌在前3 d 处于适应生长阶段。从第3 天开始,总糖含量急剧减少,可能是由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导致底物大量消耗。从第8 天开始,总糖含量减少趋势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这可能是由于酵母菌也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衰亡,底物消耗逐渐减弱,这也预示着发酵基本完成。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含量在发酵前2 d 变化很小,是由于酵母菌处于生长适应阶段,还未完全进行产酒精作用。从发酵第3 天开始,酒精度快速上升,这是因为酵母菌开始大量繁殖,将糖转化为酒精,导致酒精度大幅度上升,在发酵第10 天酒精度达到最大值,为13.4%vol。从酵母菌生长、酒精度及总糖含量随发酵的变化上看,酵母菌菌体数量曲线和酒精度生成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其变化符合发酵规律。

2.2 酵母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建立

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呈“S”型,因此可以用Logistic模型应用于果酒发酵过程进行模拟[19],Logistic 方程是用来表现菌体生长与营养底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经验方程[16]。Logistic 方程如下。

式中:Y 表示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107 个/mL;A1 表示初始酵母菌数,×107 个/mL;A2 表示最终酵母菌数,×107 个/mL;x 表示发酵时间,d;x0、p 为方程系数。

通过origin8.6 软件对菌体数量和方程式(1)进行拟合,得到A1=2.722 35,A2=7.312 54,x0=4.038 37,p=7.663 67,带入式(1)得酵母菌数量随发酵过程变化的动力学模型为式(2)。

酵母菌生长试验值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酵母菌生长实验值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
Fig.2 Fitness curve of test values of yeast growth and prediction values

由图2 可知,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变化曲线与其拟合曲线的复合度较好,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的Logistic 模型R2=0.978 85,酵母菌数量的试验值与预测值能够较好的拟合,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酵母菌的生长发育情况。

2.3 底物总糖消耗动力学模型

在复合果酒的发酵过程中,总糖的消耗模型包括底物消耗以维持细胞呼吸新陈代谢作用、供给菌体生长、形成产物3 个部分[20]。通过物料平衡,利用Boltzmann模型建立方程如下。

式中:Y 为总糖含量,g/L;A1 为初始总糖含量,g/L;A2 为总糖终浓度,g/L;x0、dx 为方程系数;x 为发酵时间,d。

通过origin8.6 软件对总糖含量和方程式(3)进行拟合,得A1=232.218 19,A2=15.649 97,x0=5.219 53,dx=1.414 81,带入式(3)得总糖含量随发酵进程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糖消耗试验值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见图3。

图3 总糖含量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
Fig.3 Fitness curve of test values and prediction values of total sugar content

如图3 所示,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与其拟合曲线的吻合程度极高,此动力学模型的R2=0.996 54,说明总糖含量的试验值与预测值能够很好的拟合,该模型能很好的反映总糖消耗情况。

2.4 产物酒精生成动力学模型

不同时间的酒精度含量数据,用origin8.6 作图软件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复合果酒生产中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式中:Y 表示发酵过程中的酒精度,%vol;A1 表示初始酒精度,%vol;A2 表示最终酒精度,%vol;x 表示发酵时间,d;x0、p 为方程系数。

通过origin8.6 软件对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数据和方程式(5)进行拟合,得到A1=1.184 98,A2=20.406 54,x0=7.473 71,P=1.950 6,带入式(5)得酒精度随发酵过程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图4 酒精度产量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
Fig.4 Fitness curve of test values and prediction values of alcohol production

酒精度产量与预测值模拟拟合曲线如图4 所示。酒精度产量与预测值模型拟合曲线的R2=0.994 1,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酒精生成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其拟合度高。

3 结论

本试验以桑葚、草莓为原料,混合榨汁后加入酵母进行发酵,得到酒液透亮清澈,色泽呈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在桑葚-草莓复合果酒的发酵过程中对菌体量、酒精度、总糖含量进行测定,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这3 个参数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发酵完成后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3.4%vol,残糖含量为24 g/L;采用Origin8.6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Logistic 方程建立了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的菌体生长、产酒精动力学模型,用Boltzmannm 模型建立了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其决定系数R2 分别为0.979、0.997、0.994,均大于0.9。所以,采用的动力学模型预测与实际果酒发酵的情况符合度都很好,表明此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基质、产物、酵母菌的变化。

通过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对掌握酵母菌的生理特征,酒精生产的优化条件,以及各发酵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桑葚-草莓复合果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小花,陈静,安晓婷,等.桑葚的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85-87.

[2] 刘功良,余洁瑜,姜弘佳,等.桑葚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7,36(11):59-63.

[3] 徐佳,高萌.桑葚果醋发酵条件的优化[J].中国酿造,2015,34(8):160-163.

[4] 吕行,黄继红,冯中莹,等.桑葚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业,2019(9):93-97.

[5] 王晗,朱华平,李文钊,等.桑葚提取物中花青素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15):170-175.

[6] 曹丽艳,罗晓程,王建春,等.哈密设施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16(14):60-61.

[7] 李莹,任艳青,闫化学,等.成熟度和贮藏温度对草莓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4):335-340.

[8] 罗学兵,贺良明.草莓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4):74-76.

[9] 邵晓庆,贠建民,艾对元,等.野生草莓果实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4,33(4):19-22.

[10] 罗娅,唐勇,冯珊,等.6 个草莓品种营养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7):52-56.

[11] 吕慧威.草莓酿酒微生物及草莓酒发酵特性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0.

[12] 周文化,钟秋平.荔枝全汁果酒酿造过程中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3):146-149.

[13] 尚英.荞麦百香果复合发酵果酒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113-117.

[14] 刘波.野生山里红与山楂复合果酒的优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8):61-64.

[15] 黄夏,农志荣,杨昌鹏,等.香蕉-菠萝复合果酒双酵母混合发酵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0):89-93.

[16] 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等.果胶酶处理对香蕉菠萝复合果酒得率和澄清度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3-26.

[17] 李军鹏,苏其美,冯举耀,等.清爽型黄酒中总糖测定方法比较[J].酿酒科技,2010(5):102-103.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GB/T 15038—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9] 熊亚,李敏杰.玛咖芒果复合酒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酿造,2017,36(8):109-113.

[20] 代志凯,印遇龙,阮征.微生物发酵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拟合的软件实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28(4):437-441.

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 of Mulberry-Strawberry Compound Wine

XIONG Ya1,2,LI Min-jie1,2*,LIU Shan1,2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 617000,Sichuan,China;2.The Engineering Center of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Panzhihua Dry-hot Valley,Panzhihua 61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the kinetic model of mulberry-strawberry compound wine,strawberry and mulberry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They were mixed in the proportion of mass ratio 3∶2 and fermented,which could produce the compound fruit wine with bright and clear liquor,crimson color and fragrant smell of strawberry.In the process of wine brewing,the changes of cell growth,matrix consumption and product formation of the fruit wine were studied.Based on the Logistic model equation,the fermentation kinetics of yeast quantity and alcohol degree change were built,and the fermentation kinetics of sugar content change were built by Boltzmann model.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model 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had a high degree of fit,which were 0.979,0.997,and 0.99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model 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had a high fitting degree,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ulberry and strawberry compound fruit wine during fermentation were reflected very well.

Key words:mulberry;strawberry;compound wine fermentation;yeast;total sugar;alcohol strength;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

DOI:10.12161/j.issn.1005-6521.2021.05.013

作者简介:熊亚(1980—),女(汉),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应用、酿造。

*通信作者:李敏杰(1976—),教授,研究方向:酿造。

引文格式:

熊亚,李敏杰,刘姗.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建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5):77-81.

XIONG Ya,LI Minjie,LIU Shan.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 of Mulberry-Strawberry Compound Wine[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1,42(5):77-81.

加工编辑:姚骏

收稿日期: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