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是一种可食用的野生浆果,果实柔软多汁、风味独特,且有丰富的营养物质[1]。蓝靛果含有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多酚和大量的维生素等[2]。研究表明,蓝靛果果实中的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最多,并含有16种氨基酸等[3]。蓝靛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还有降血脂、抗肥胖、抗脂肪肝、抗辐射和抗癌等作用[4-5]。在抵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6]。
蓝靛果的采收集中,贮藏期短,果实采收后容易出现组织软化、腐败变质等问题,所以鲜食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被用于制作各种加工品[7-8]。各种小浆果的饮品就是以浆果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9]。因此,对蓝靛果果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于提高蓝靛果的利用率和价值至关重要。酶处理有助于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水解和果胶解聚,提高出汁率[10-12]。
目前,关于蓝靛果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栽培,针对蓝靛果的高值化加工方面研究还不多。本试验以蓝靛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所选择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蓝靛果的出汁率进行响应面优化,研究这些酶对蓝靛果果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总酚、花色苷、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并对蓝靛果果汁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为企业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蓝靛果:采自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的鲜果,挑选无损伤鲜果并在-20℃下储存备用;果胶酶(107000U/g)、纤维素酶(101 900 U/g):宁夏和氏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10-菲啰啉(1,10-phenanthroline monohydrate,BP):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福林-酚试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oline-6-sulphonic acid),ABTS]:美国 Sigma 公司;其他常见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数显恒温水浴锅(HH-1):常州赛普实验仪器厂;多功能打浆机(MJ-WJS1222F):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天平(FA1004):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HR/T20M):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500PC):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1.3.1 蓝靛果的酶解工艺
取适量的蓝靛果于室温(20℃)下解冻,用打浆机破碎成匀浆,准确称取20 g的蓝靛果浆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放入一定温度的水浴锅中酶解一定时间,酶解后5 000 r/min离心15 min,得到蓝靛果的清汁。
1.3.2 酶解优化试验
1.3.2.1 单因素试验
准确称取20 g蓝靛果浆,初步选定果胶酶添加量为0.2%,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6%,酶解时间为1.5 h,酶解温度50℃为基础条件,以出汁率为指标,依次研究果胶酶添加量(0.1%、0.2%、0.3%、0.4%、0.5%)、纤维素酶添加量(0.4%、0.6%、0.8%、1.0%、1.2%)、酶解时间(1、1.5、2、2.5、3 h)、酶解温度(30、40、50、60、70℃)的条件下,各因素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每个试验重复3次。
1.3.2.2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根据以上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蓝靛果的出汁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酶解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酶解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
Table1 Enzymatic response surface test factors and levels
水平 因素A果胶酶添加量/% B纤维素酶添加量/% C酶解温度/℃-1 0.20 0.80 40 0 0.25 0.90 45 1 0.30 1.00 50
1.3.2.3 出汁率的测定
取经酶解后的蓝靛果浆20 g于50 mL离心管中,5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测定上清液的质量,依据公式计算出汁率[13]。
1.3.3 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1.3.3.1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VC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14];花色苷含量的测定参照王纯等[15]的pH示差法测定;总酚含量的测定参照王琴等[16]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17]。
1.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H.Liang等[18]方法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张丽媛等[19]方法测定;ABTS+·清除能力的测定根据ZHANG Nai-xun 等[20]和 Helena 等[21]方法测定。
2.1.1 果胶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
果胶酶常应用于果蔬,可以有效地提高果蔬的出汁率,保证产品贮存稳定性和改善其过滤速度等[22]。果胶酶添加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果胶酶添加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pectinase addition on lonicera edulis juice yield
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由图1所示,以不添加果胶酶的样品为对照,蓝靛果的出汁率随着果胶酶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后变得平缓。因为底物浓度一定时,果胶酶添加量越大,底物和酶的反应会越完全,蓝靛果的出汁率会越高。当果胶酶添加量增加到一定量,反应就会饱和,出汁率就增加不明显。当果胶酶添加量超过0.3%后,蓝靛果的出汁率增加趋势较为缓慢,维持在76%左右。使用大量的果胶酶会造成浪费和影响蓝靛果汁的口味等。因此,选择果胶酶的添加量在0.2%~0.3%。
2.1.2 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
纤维素酶可降解浆果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从而提高出汁率[23]。纤维素酶添加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见图2。
由图2可知,在纤维素酶酶解过程中,以不添加纤维素酶的样品为对照,增加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出汁率会不断增大。蓝靛果在纤维素酶添加量达到1.0%时,出汁率达到了77.18%,与对照相比出汁率提高了8.87%。继续增加纤维素酶的用量,蓝靛果的出汁率增加不明显。因为过量的纤维素酶不能与足够的底物相互反应,所以出汁率就会增加不明显。因此,选择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0.8%~1.0%。
2.1.3 酶解时间对出汁率的影响
图2 纤维素酶添加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cellulase addition on lonicera edulis juice yield
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酶会对植物的细胞壁进行水解,促进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从而增加出汁率。酶解时间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见图3。
图3 酶解时间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enzymolysis time on juice yield of lonicera edulis
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由图3可以看出,以0.5 h为对照,酶解时间越长,出汁率越高。蓝靛果的出汁率在0.5 h~1.5 h内涨幅较快,当酶解时间为1.5 h时,出汁率达到了72.83%。酶解时间超过1.5 h后,出汁率的增加变得缓慢。因为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酶和底物就会反应完全,再增加反应的时间,对蓝靛果的出汁率影响不大。综合考虑,选择酶解时间为1.5 h。
2.1.4 酶解温度对出汁率的影响
酶解温度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知,以常温20℃为对照,酶解温度在20℃~50℃范围内时,蓝靛果的出汁率随酶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50℃时,蓝靛果的出汁率达到最大值73.83%。随后再增加温度,蓝靛果的出汁率降低。这是因为,酶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其活性的作用,酶解温度过低,底物与酶不能有效的反应,过高的温度则会使酶失活[24]。在酶解过程中,选择40℃~50℃作为酶解的最适温度。
图4 酶解温度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juice yield of lonicera edulis
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2.2.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酶解时间超过1.5 h后蓝靛果出汁率增长较小,为节约成本和时间,选定果胶酶添加量(A)、纤维素酶添加量(B)和酶解温度(C)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最佳的酶解优化条件。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表2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Table 2 Box-Benhnken design and results
试验号 A B C 蓝靛果出汁率/%1 -1 1 0 77.48 2 0 1 1 81.93 3 83.93 4 1-1 0 79.15 0 0 0 5-1 81.40 6 0 0 0 84.80 0 1 7-1 0 1 81.75 8-1 0 -1 81.15 9 1 0-1 81.45 10 0 -1 -1 80.55 11 -1 -1 0 80.70 12 0 0 0 85.35 13 1 1 0 83.48 14 0 0 0 85.40 15 1 0 1 83.35 16 0 -1 1 80.73 17 0 0 0 84.28
2.2.2 方差分析及互交作用
用Design-Expert 8.0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蓝靛果的出汁率/%=84.75+0.79A+0.39B+0.40C+1.89AB+0.32AC+0.087BC-1.89A2-2.66B2-0.94C2。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见表3。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ression model
注:**差异极显著(0.000 1<P<0.01);*差异显著(0.01<P<0.05)。
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模型 75.47 9 8.39 19.43 0.000 4**A 5.04 1 5.04 11.68 0.011 2*B 1.24 1 1.24 2.87 0.133 9 C 1.28 1 1.28 2.97 0.128 8 AB 14.25 1 14.25 33.01 0.000 7**AC 0.42 1 0.42 0.98 0.355 5 BC 0.031 1 0.031 0.071 0.797 6 A2 15.00 1 15.00 34.75 0.000 6**B2 29.85 1 29.85 69.14 0.000 1**C2 3.70 1 3.70 8.57 0.022 1*残差 3.02 7 0.43失拟误差 1.33 3 0.44 1.05 0.462 5纯误差 1.69 4 0.42总和 78.49 16 R2=0.961 5 RAdj=0.912 0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很高(P=0.000 4<0.01),缺乏拟合用于验证模型的充分性且不显著(P=0.462 5>0.05),表明该模型的试验数据可靠,R2=0.961 5接近1,表明此模型拟合较好,试验误差小,可用此模型对酶解的蓝靛果出汁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F值可知,各个因素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果胶酶(A)>酶解温度(C)>纤维素酶(B)。
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是回归方程的图形化表示,说明独立变量对响应变量的主要交互作用[25]。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蓝靛果出汁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见图5。
图5显示了蓝靛果出汁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由图5a可以看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蓝靛果出汁率先增加后减少,且果胶酶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要大于纤维素酶;由图5b可以看出,果胶酶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要远大于酶解温度;由图5c可以看出,酶解温度和纤维素酶用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不明显,且酶解温度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要大于纤维素酶。这与表3中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图5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蓝靛果出汁率影响的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
Fig.5 Contour map and response surface diagram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on juice yield of lonicera edulis
a.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添加量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b.果胶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c.纤维素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对蓝靛果出汁率的影响。
2.2.3 最佳条件的确定和回归模型的验证
根据响应面的回归模型,确定蓝靛果出汁率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7%、纤维素酶添加量0.92%、酶解温度46.40℃,此时预测的蓝靛果的出汁率为86.98%。为便于实际操作,选择果胶酶添加量为0.2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92%、酶解温度为47℃。在这个工艺条件下,得到蓝靛果的出汁率为85.67%,与预测值的差异为1.31%,表明此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蓝靛果的出汁率。
采用优化后的最佳酶解工艺对蓝靛果进行酶解,测定酶解后蓝靛果汁中各活性物质的含量,对照组为自然解冻下未加酶的蓝靛果汁。酶解前后蓝靛果汁中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复合酶解后,蓝靛果汁中的活性物质含量都有一定的增加。复合酶解后,蓝靛果汁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VC含量可达5.11 mg/mL、花色苷含量为3.13 mg/mL、总酚含量为3.11 mg/mL、总黄酮含量达到6.97 mg/mL。通过对比单一酶解和复合酶解后蓝靛果汁中活性物质含量,可以得出,复合酶解工艺有利于蓝靛果汁中活性物质的溶出。
图6 酶解前后蓝靛果汁中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Fig.6 Changes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lonicera edulis juice before and after enzymolysis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蓝靛果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见图7。
图7 蓝靛果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Fig.7 Scavenging activity of lonicera edulis juice on DPPH free radical
由图7可知,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和VC对照组对DPPH自由基能较好地清除,在所选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有一定差异,VC的清除能力要优于蓝靛果汁,蓝靛果汁的清除能力酶解后要优于酶解前,酶解前后的IC50值分别为0.551 mg/mL和0.285 mg/mL。当质量浓度为1.8 mg/mL时,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0.56%和88.13%。
2.4.2 ·OH清除能力
·OH是最活泼的活性氧自由基,是有毒的氧化代谢副产物,可以改变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等[26]。蓝靛果汁对·OH的清除能力见图8。
图8 蓝靛果汁对·OH的清除能力
Fig.8 Scavenging activity of lonicera edulis juice on·OH
由图8可知,以VC为对照,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对·OH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清除率均低于VC。酶解前后的IC50值分别为8.66 mg/mL和6.37 mg/mL。当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对·OH的清除率可达61.40%和74.12%。蓝靛果汁对·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2.4.3 ABTS+·清除能力
蓝靛果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见图9。
图9 蓝靛果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Fig.9 Scavenging activity of lonicera edulis juice on ABTS+free radical
由图9可以看出,VC和酶解前后的蓝靛果汁对ABTS+·的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蓝靛果汁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低于VC。酶解前的蓝靛果汁在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对ABTS+·的清除率可达92.90%。酶解后的蓝靛果汁对ABTS+·的清除能力要优于酶解前,酶解后的蓝靛果汁在质量浓度为40mg/mL时,ABTS+·的清除能力基本达到平衡,清除率高达94%左右。酶解前后的IC50值分别为17.15 mg/mL和11.62 mg/mL。
利用响应面设计试验对蓝靛果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7%、纤维素酶添加量0.92%、酶解温度为47℃。在此工艺条件下,蓝靛果的出汁率为85.67%。酶解对蓝靛果汁中的VC、花色苷、总酚和总黄酮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对VC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对DPPH·、·OH、ABTS+·的清除能力来评价蓝靛果汁的抗氧化活性,酶解对蓝靛果汁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提升,IC50值减小。酶解后的蓝靛果汁具有较高的清除率,当质量浓度为1.8 mg/mL时,蓝靛果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8.13%;当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蓝靛果汁对·OH的清除率为74.12%;蓝靛果汁在质量浓度为60mg/mL时,ABTS+·的清除率达到最大为94.67%。利用酶解法提高蓝靛果的出汁率,增加其生物活性物质的溶出,提高其抗氧化活性,这有利于蓝靛果高值化研究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1] 李圣桡,李若萌,陈博朴,等.蓝靛果的营养价值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20,6(2):68-73
[2] 乔锦莉,秦栋,郭良川,等.蓝果忍冬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效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41(9):276-284
[3] 李金英,刘子平,赵春莉.蓝靛果忍冬果实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7,45(23):186-189
[4] GUINDON J,LAI Y,TAKACS S M,et al.Alterations in endocannabinoid tone following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Effects of endocannabinoid deactivation inhibitors targeting fatty-acid amide hydrolase and monoacylglycerol lipase in comparison to reference analgesics following cisplatin treatment[J].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13,67(1):94-109
[5] 杨万基,霍俊伟,高欢,等.蓝靛果保健功能及食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19,11(6):22-26
[6] 王振宇,杨玲.蓝靛果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18-20
[7]YANG H,WU D,GUO D,et al.The aromatic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Lonicera edulis wines produced with three differen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2019,125(1):132-167
[8]王红梅.蓝靛果忍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防护林科技,2014(10):91-92
[9] CHEN W,SU H,XU Y,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wild raspberry(Rubus hirsutus Thunb.)extract against acrylamide-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s potentiated after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J].Food Chemistry,2016,196(13):943-952
[10]朱妞,吴丽萍.荸荠汁酶解工艺优化[J].陕西农业科学,2019,65(2):77-79
[11]倪洋,范柳萍,徐学碗.酶解对白果浊汁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8,34(5):183-187
[12]占剑峰,郑永良,王蔚新,等.酶解条件对板栗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技,2018,43(8):85-89
[13]任曼妮,姜辰昊,彭中兰,等.果胶酶处理对花红清汁出汁率和澄清度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9,40(6):47-50
[14]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9-41
[15]王纯,甘庆萌,孟菲,等.四种小浆果浆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5):71-76
[16]王琴,毛金梅,刘凤兰,等.黑杞一号鲜果和干果的酚类物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16):104-108
[17]李金凤,刘华敏,谷令彪,等.怀菊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1):211-218
[18]LIANG H,REN J,LI Y,et al.Modified DPPH and ABTS Assays to Assess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Grape Seed Oils[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Oils Association,2018,33(1):85-91
[19]张丽媛,陈如,田昊,等.超微粉碎对苹果膳食纤维理化性质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39(15):139-144
[20]ZHANG N X,YIN H L,LIU R,et al.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aflavins Combined with Fungal Polysaccharides[J].Moder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17(2):21-28,34
[21]ABRAMOVI H,GROBIN B,ULRIH N P,et al.The Methodology Applied in DPPH,ABTS and Folin-Ciocalteau Assays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Determined Antioxidant Potential[J].Acta Chimica Slovenica,2017,64(2):491-499
[22]陈娟,阚健全,杜木英,等.果胶酶制剂及其在果浆出汁和果汁澄清方面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2(3):119-124
[23]王新惠,白婷,梁琴,等.酶法提高草莓出汁率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0):1-4
[24]张敬辉,蓝强,李公让,等.纤维素酶降解影响因素研究[J].钻采工艺,2010,33(5):104-107
[25]李莉,张赛,何强,等.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41-45
[26]秦军委,雷用东,邱恒恒,等.羟自由基氧化对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40(15):31-36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Proces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onicera Edulis
吴国美,张秀玲,高诗涵,等.蓝靛果的酶解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124-130
WU Guomei,ZHANG Xiuling,GAO Shihan,et al.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Proces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onicera Edulis[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0,41(23):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