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玉米粉的生料发酵

李学英,谢俊彪,毛继荣,葛亮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摘 要:通过湿法球磨对玉米粉进行细微化处理,采用市售糖化酶和酵母菌进行生料发酵,调查细微化对玉米粉结晶结构及生料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中位径为273.6μm的市售玉米粉经过湿磨球磨后,中位径达到8.3 μ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玉米粉中淀粉颗粒在细微化处理后转变为非晶态。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速率和酒精度均显著高于市售玉米粉;初始pH和料液浓度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具有显著性影响,发酵初始pH为6,料液浓度为20%时,发酵效果最好,酒精度达11.2%,残糖含量最低。由此可见,细微化可使玉米粉颗粒非晶态化,促进玉米粉的生料发酵。

关键词:玉米粉;细微化;发酵;酒精度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目前燃料酒精的生产以淀粉质原料为主[1]。我国玉米产量高,可作为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2]。目前,高温高压蒸煮法是酒精生产的主要方法,其能耗大是制约酒精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随着生淀粉糖化酶的出现,集蒸煮、糖化和发酵于一体的生料发酵技术,由于大大降低酒精发酵的能耗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生料发酵中存在生淀粉糖化酶价格昂贵,用量大,且糖化能力弱[4],发酵周期长[5]等问题,致使其迟迟不能工业化生产。目前的研究也局限于产高活力生淀粉糖化酶菌种的分离和筛选[6-7]

玉米粉除其主要成分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果胶、纤维等,在结构上,淀粉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玉米粉原料中,淀粉颗粒被蛋白、纤维、果胶等组成的植物细胞壁包裹[8-9],因此为了促进淀粉颗粒的水解,必须首先破坏其保护层。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半晶质颗粒的形式存在。颗粒中存在结晶区域和非结晶区域[10],淀粉颗粒的结晶区域对酶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抵抗力[11-12]

机械破碎可使淀粉颗粒结晶结构发生改变,采用球磨机和气流粉碎机对淀粉颗粒进行机械力作用,可以减小粒度,打破结晶结构[13],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变化,提高酶解反应活性,缪冶炼[14]等通过湿法球磨实现了低温酶解。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为,(1)阐明细微化对玉米粉结晶结构的破坏作用及生料发酵的促进作用;(2)探讨pH和料液浓度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玉米粉:超市购入(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成分为水分10.6%、淀粉77.5%、蛋白质5.3%、脂肪4.1%,灰分0.7%;中温α-淀粉酶(2.0×103U/g)、糖化酶(1.0×105U/g)、酸性蛋白酶(5.0×104U/g):肇东国科北方酶制剂有限公司,酸性蛋白酶与温水按质量比为1∶2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在37℃条件下恒温活化1 h后使用;耐高温型酿酒活性干酵母: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干酵母用2%的葡萄糖溶液30℃活化2 h后备用。

XQM-4L行星式球磨机:南京科析实验仪器研究所;X’TRA X-射线衍射仪: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DHZ-DA摇床:太仓试验设备厂;U型酒精计:青县燕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细微玉米粉的制备

细微玉米粉是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市售玉米粉湿法粉碎3 h制备而成,粉碎过程中玉米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3。

1.2.2 同步酒精发酵

取干物重量为40 g的玉米粉置于5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利用0.05 mol/L的H2SO4溶液和0.02 mol/L的NaOH溶液调整料液的pH,向料液中加入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和酵母菌,其用量分别设定为10、200、14 U/g和0.1%。将三角瓶置于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进行生料发酵。料液在初始pH分别为3、4、5、6、7,料液浓度分别为10%、15%、20%、25%的条件下发酵,调查初始pH和料液浓度对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采用酒精计法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度,DNS法[15]测定残还原糖和残总糖含量。

1.2.3 X-射线衍射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仪,在室温下测定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湿磨玉米粉在室温下风干后供测定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试样皿为20 mm×20 mm的正方形,X-射线发生器的工作电压45 kV、工作电流35 mA,衍射角度2θ=5°~80°。

1.2.4 粒度分析

采用粒度分布仪测定市售和细微玉米粉的粒度分布。

1.3 数据分析

应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can法,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制图通过Excel 2010完成,数据为算术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粉结晶结构的变化

市售玉米粉和细微玉米粉的中位粒径分别为273.6 μm和8.3 μm,如图1所示。经过微粉碎后,玉米粉颗粒减小,且分解集中。

图1 玉米粉的粒径分布
Fig.1 Size distribution of corn flours

玉米粉的X-射线衍射谱如图2所示。

图2 玉米粉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谱
Fig.2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starch granules

市售玉米粉在16.7°、17.9°、23.5°处出现晶峰,细微玉米粉已经没有明显的晶峰。

玉米粉的细微粉碎,主要是对淀粉颗粒结构的破坏作用。淀粉颗粒是由晶体结构和无定形结构组成的层状多晶体,具有一定刚度。干法粉碎也能破坏淀粉的晶体结构,但是使淀粉晶体结构完全消失的粉碎时间在25 h以上[16]

湿磨对淀粉晶体结构具有较强破坏能力的原因在于,淀粉颗粒吸水后,在体积膨胀的同时,无定形区和晶体区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使淀粉颗粒容易受到机械力作用而失去晶体结构。特别是在湿磨中,机械力作用增强了水对淀粉颗粒的渗透力[9]。因此采用湿法球磨对玉米粉颗粒进行微粉碎处理,可以大幅度缩短粉碎时间,降低粉碎能耗,提高玉米粉的生物反应活性,为淀粉质原料的细微粉碎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2.2 细微化对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

在自然pH5.2,料液浓度20%条件下,玉米粉生料发酵中酒精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玉米粉生料发酵中酒精度随时间的变化
Fig.3 Change of alcoholicity in the fermentation of corn flours

与市售玉米粉相比,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中酒精度的上升速度较快,在发酵55 h后,酒精度达到最高为10.6%,显著高于市售玉米粉的2.7%,当发酵时间继续延长,酒精度有降低趋势,这是由于发酵后期,发酵原料中大部分糖已被转化为乙醇,酵母菌处于饥饿状态,把发酵产物乙醇作为碳源,使之转化为酸[12],因此发酵结束后,应尽快蒸馏,防止乙醇损失。微粉碎对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微粉碎对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micronization on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corn
flours

原料  酒精度/%  残总糖/%  残还原糖/%市售玉米粉 2.7 89.3 3.5细微玉米粉 10.6 9.1 3.0

总糖含量下降至9.1%,而市售玉米粉发酵液中大量糖残存。这说明微粉碎对玉米粉的生料发酵具有促进作用。

2.3 初始pH对生料发酵的影响

初始pH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如表2所示。

将发酵结束后料液的pH定义为终点pH,随初始pH的升高,酒精度和终点pH逐渐增加,还原糖和总糖浓度急剧下降,当初始pH=6时,终点pH为4.0,酒精度达到最高位11.2%,还原糖和总糖浓度分别为0.3、5.0 g/L。pH大于6时,酒精度略有下降,还原糖和总糖浓度变化不大。

酵母的作用pH较广,约为2.5~8,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三者之间的作用pH存在较大差异,其作用pH分别为5.0~7.0、2.5~6.5和2.0~4.5,因此3种酶的共同作用的pH相近为5.0,而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酸,使得pH降低,因此需控制发酵初始pH在5以上[17]

2.4 料液浓度对生料发酵的影响

一般来说,料液浓度对酶活性和酵母代谢的影响很大。合适的浓度可以提高出酒率和设备利用率。

料液浓度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见表3。

表2 初始pH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the micronized-corn flour

初始pH  终点pH  酒精度/%  残总糖/% 残还原糖/% 3 2.7 5.3 40.4 38.4 4 3.2 8.5 25.1 20.2 5 3.8 10.6 9.4 8.2 6 4.0 11.2 5.0 0.3 7 4.2 10.2 5.1 0.2

表3 料液浓度对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feed mixture on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the micronized-corn flour

料液浓度/%  酒精度/%  残总糖/%  残还原糖/% 10 4.4 4.2 0.9 15 7.5 4.8 1.0 20 11.2 5.0 0.3 25 12.2 23.1 13.4

当料液浓度为25%时,酒精度最高达12.2%,而大量糖残留,其原因可能是料液浓度增加,粘度较大,物料不易与酵母和酶混合。另外由表可知当料液浓度在10%~20%之间时,其对还原糖和总糖浓度影响不大,因此最合适的料液浓度为20%。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湿法球磨对玉米粉进行细微化处理,采用市售糖化酶和酵母菌进行生料发酵,调查细微化对玉米粉结晶结构及生料发酵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

1)采用湿磨法对玉米粉进行细微化处理后,玉米粉颗粒粒径减小,分布集中,X-射线衍射晶峰消失,淀粉颗粒完全转变为非晶态。

2)玉米粉生料发酵在55 h时基本结束,微粉碎可提高发酵速率和酒精度。

3)料液浓度和pH对酶活性和酵母代谢的影响很大。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共同作用pH相近为5.0,而酒精发酵过程中pH逐渐下降,在初始pH6.0时细微玉米粉酒精发酵效果最好;而料液浓度增加,黏度较大,物料不易与酵母和酶混合,料液浓度为20%,酒精发酵效率最高酒精度为11.2%,少量糖残留,为最适细微玉米粉生料发酵料液浓度。

目前淀粉质原料的生料发酵一般采用生淀粉糖化酶进行,发酵时间一般需要4 d以上,而且糖化能力弱[18],玉米粉经过微粉碎后,采用普通糖化酶,即可将发酵时间减少到55 h,且残糖含量低。后期将探讨发酵过程中其他因素,及多种因素组合试验,进一步完善细微玉米粉的生料发酵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发酵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春农,郭斌,刘春朝.能源植物研究现状和展望[J].生物加工过程,2005,3(1):14-19

[2]姜岩,赵宇,孙鹏,等.玉米淀粉生料发酵酒精工艺条件的研究[J].科技论坛,2014(2):72-73

[3]梁金钟.无蒸煮无糖化一步发酵法生产燃料酒精[J].酿酒,2005,32(2):60-65

[4] Nakamura T,Ogata Y,Hamada S,et al.Ethanol productio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 by Arpergillus niger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J].Fement Bioeng,1996,81(6):564-566

[5]葛向阳,王丽森,张伟国.利用根霉和酿酒酵母转化生玉米粉为高浓度酒精[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261-264

[6]段刚,许宏贤,孙长平,等.乙醇生产的技术进步——新型酶技术给乙醇生料发酵生产带来的突破[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 (7):64-70

[7]Li-Sen Wang,Xiang-Yang Ge,Wei-guo Zhang.Improvement of ethanol yield from raw corn flour by Rhizopus sp[J].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07(23):461-465

[8]刘振,周兴国,曾爱武,等.稻谷生料发酵生产乙醇研究[J].化学工程,2006,34(3):49-52

[9]Qinyan Wu,Yelian Miao.Mechanochemical effects of micronization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orn flour[J].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8(72):398-402

[10]刘亚伟.玉米淀粉生产及转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谢涛,杨春丰,亢灵涛,等.超微粉碎锥栗淀粉的理化性质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4,30(6):121-125

[12]吴琴燕,杨敬辉,潘以楼,等.微粉碎甘薯原料的生料发酵[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2):50-53

[13]吴俊,李斌,苏喜生,等.玉米淀粉的粒度效应与其微观形貌和性能关系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19(5):23-26

[14]缪冶炼,吴琴燕,姜岷,等.细微玉米粉的低温酶解[J].中国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20-224

[15]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6]陈玲,胡飞,李晓玺,等.机械力化学效应对马铃薯淀粉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1,22(8):15-19

[17]马文超,石贵阳,章克昌.玉米原料无蒸煮发酵酒精工艺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5(2):50-53

[18]黄加军,张倩勉,催师泰,等.高效生淀粉酶在木薯生料发酵酒精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3(6):25-27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Micronized Corn Flour

LI Xue-ying,XIE Jun-biao,MAO Ji-rong,GE Lia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Urumqi 830021,Xinjiang,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cronization 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direct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corn flour,corn flour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wet-milling,and then the direct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corn flour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glucoamylase and yeast.The commercial corn flour with a median diameter of 273.6 μm was micronized to 8.3 μm in median diameter by wet-milling.And X-ray diffracometry revealed that the crystals of starch granules in the corn flour could be destroyed by wet-milling.The fermentation rate and alcoholicity of micronized corn flou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corn flour.And when the initial pH and concentration of feed mixture were 6 and 20%respectively,the samples ferment most efficiently with alcoholicity of 11.2%.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et-milling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corn flour crystal structure,which resulted in a remarkable increase of alcoholicity in the ethanol fermentation of corn flour.

Key words:corn flour;micronization;fermentation;alcoholicity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6.10.045

作者简介:李学英(1965—),女(汉),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