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选取了9个国家24种进口葡萄酒,对其理化指标及残留污染物进行分析检测。抽检的24批次葡萄酒结果表明,普通理化指标检测结果为:酒精度在8°~15°之间,甲醇含量为0~190 mg/L,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重金属检测结果为:Cu、Pb等指标为未检出,Fe的残留量在0.56mg/L~4.91mg/L;有害污染物检测结果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3种塑化剂均为未检出;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为:选取的诱惑红、苋菜红等8种色素均未检出,防腐剂苯甲酸的残留量为未检出,山梨酸的残留量为6mg/L~159mg/L;菌落数等微生物检测指标均为未检出。
关键词:葡萄酒;理化指标;污染物;监控
天津口岸作为全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口岸之一,经其入境的产品主要来源为: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西班牙、智利等国家,在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的构成中,干红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干白等。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保障作用,确保进口葡萄酒的质量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快构建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商品的立体检验检疫工作模式,保证进口葡萄酒安全,扶持葡萄酒贸易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监管与服务功能,食品实验室对进口葡萄酒进行了抽样,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残留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在甲醇、二氧化硫、重金属、色素、塑化剂、防腐剂等方面均为合格。
1.1 样品抽样
选取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美国、西班牙、智利、南非、德国9个国家的24种进口葡萄酒,类型涉及干红、干白、起泡酒,葡萄品种涉及夏多内、马尔贝克、卡本妮、苏维翁、雷司令、西拉、赤霞珠等。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山梨酸、苯甲酸、诱惑红、胭脂红、苋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Cu、Pb、Fe等标准品购于Dr.Eh公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试剂;水为Milli-Q系统纯化水;其他未特殊说明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7890A气相色谱仪(GC):Agilent;Acquity UPLC液相色谱仪:Waters;ICE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Thermo。
1.3 方法
1.3.1 酒精度
酒精度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1],采用的是比重计法。将蒸馏后的试样倒入量筒中,观察其中酒精计与液面交接处的刻度,同时测定温度,经过计算,可得葡萄酒的酒精度。
1.3.2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2],亚硫酸和食品中的醛、酮和糖相结合,以结合型的亚硫酸存在于食品中。葡萄酒加四氯贡钠后,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增加,72 h后达到最大值。
1.3.3 重金属
Fe、Cu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3],将处理后的试样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在乙炔-空气火焰中,试样中的铁、铜被原子化,基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光,吸收量与原子浓度成正比,测其吸光度,即可求得Fe、Cu的含量。
Pb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4],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将葡萄酒样品在水浴上蒸去酒精,于电热板上先蒸发至一定体积后,加硝酸-高氯酸消化完全后,转移、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经萃取后直接进样测定。
1.3.4 甲醇
甲醇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3],采用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3.5 塑化剂
DINP的测定参考了标准SN/T 3147-2012《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5],将葡萄酒样品以乙腈提取,氮吹,以正己烷定容,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
DEHP和DBP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6],葡萄酒样品以正己烷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
1.3.6 细菌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的测定分别参考了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7]、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8]、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9]、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10]、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11]。霉菌、酵母菌的测定参考了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12]。
1.3.7 色素
诱惑红的测定参考了标准SN/T 1743-2006《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13],胭脂红、苋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的测定参考了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14],将葡萄酒样品加热去除乙醇后,以聚酰胺吸附方法进行前处理,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1.3.8 防腐剂
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参考了标准GB/T 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15],葡萄酒样品通过水浴加入去除乙醇,用氨水调节pH约为7,过滤后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我们按照检测项目的性质(理化、残留物、微生物、添加剂),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详细数据见表1。
2.1 普通理化指标结果讨论
从24批次葡萄酒的抽检结果可以看出,酒精度在8°~15°之间,其中起泡酒的酒精度偏低,在8°左右。根据GB 15037-2006《葡萄酒》[16]葡萄酒的酒精度不能低于7.5°。可知,抽检的24批次葡萄酒酒精度均在合格范围内。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葡萄皮中的果胶可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甲醇,而且过多的杂菌和微生物都可能产生较多的甲醇和杂醇。从结果来看,16批次干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在80 mg/L~190 mg/L之间,6批次干白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在0~60 mg/L之间,2批次甜白起泡酒的甲醇含量分别为40 mg/L和120mg/L。可见干白葡萄酒中甲醇含量要低于干红葡萄酒。这一点在GB 15037-2006《葡萄酒》[16]中也有体现,其中规定干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限量为400 mg/L,干白、桃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限量为250 mg/L。二氧化硫同样是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物质,同时出于防腐灭菌和抗氧化的考虑,也会人为添加硫代硫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从24批次葡萄酒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之间,其中白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较高,抽检的8批次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均在90 mg/L以上,尤以产自法国的芝路古堡贵腐甜白葡萄酒(2010年)含量最高,为237.8 mg/L。根据GB 275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17]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限量为250 mg/L,是以该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仍在合格范围内。
表1 葡萄酒物化指标检测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s of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in grape wine
注:ND表示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低限。
果结测检目项测检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1381.213 69.213.579.310128.78117.214.575.613.5 91.213.589.614.589.814 79.214.539.113.5237.813.5881186.315 76.613107.51361.913.563.513.573.38.5118.91491.212117.312 78.21287.9)/°g /L 度m 精/(硫酒化氧二理化2.480.942.063.741.330.822.941.202.031.774.91)g/LDN0.5 m限低1.83测检(0.96出检未1.390.982.021.240.870.730.561.021.061.53 )g/L)mg /LFe/(m u/(C残留物)g/L 0.05 m限低测检(出检未)g/L mPb/(130401105040120140140901601506016011016070130190100120DN5080120)g/L m/(醇甲出检未g/kg)m P/(DINg/kg)m P/(H E Dg/kg)m P/(B D出检未菌氏数门总菌、沙细群菌肠大微生物菌球萄葡色黄金菌母、酵菌霉菌氏贺志)g/L)2.5 mg/L5 m限限低低测测检检((出出检检未未)g/L) )mg /L g/L/(mm 红/(红/(红惑脂菜诱胭苋食品添加剂)g/L m/(红新)g/L m/(黄檬柠)g/L m/(黄落日)g/L m/(蓝亮)g/L m/(蓝靛)g/L2 m限低测检(出检未)g/L m/(酸甲苯1596DN149)g/L2 m限低测检(出检未145出检未108)g/L2 m限低测检(出检未)g/L m/(酸梨山
2.2 有害残留物结果讨论
重金属残留将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我们测定了抽检的24批次葡萄酒中Fe、Cu、Pb 3种金属的残留量。结果表明,Cu(检测低限0.5 mg/L)、Pb(检测低限0.05 mg/L)均为未检出;而除去13#样品Fe的残留量为未检出(检测低限0.5 mg/L)之外,其余23批次样品中Fe的残留量在0.56~4.91 mg/L之间。GB 15037-2006《葡萄酒》[16]中规定,葡萄酒中Cu的残留限量为1 mg/L,Pb的残留限量为0.2 mg/L,Fe的残留限量则为8 mg/L。从来源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土壤中可能会残留的少量Pb、Fe、Cu,最终可能累积在葡萄果实中;另外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容器中可能会残留少量的Fe、Cu。由此不难理解,葡萄酒中Fe的残留限量要远高于Cu和Pb。
2.3 化学污染物结果讨论
是否含有塑化剂是把关葡萄酒质量的重要一环。从数据结果来看,24批次葡萄酒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3种塑化剂的含量均为未检出,检测低限分别为0.3、1.5、1.5 mg/L。由于酒精能够溶解塑化剂,因此,在葡萄酒酿造及运输过程中避免使用塑料容器,是保证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
2.4 食品添加剂及微生物结果讨论
色素和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我们测定了24批次抽检样品中包括诱惑红、胭脂红、苋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在内的8种色素残留和包括苯甲酸、山梨酸在内的2种防腐剂残留。结果表明,在24批次抽检样品中色素残留和苯甲酸残留的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在5#、9#、21#、23#、24#样品中,山梨酸残留的含量分别为108、145、149、6、159 mg/L,其中5#、9#、21#、23#样品均为白葡萄酒,24#样品为红葡萄酒。其余样品中山梨酸残留的含量均为未检出,检测低限为2 mg/L。
葡萄酒是在菌类发酵的作用下酿造而成的,在陈酿阶段会加入过量的糖,终止发酵。我们测定了24批次抽检样品中细菌总数、致病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志贺氏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数,结果均为未检出。
此次对葡萄酒抽样检测,我们对来自9个国家的24批次样品进行了10大类24个项目次的分析检验。检测结果表明,24批次葡萄酒的酒精度在8°~15°;甲醇含量在0~190 mg/L;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Cu、Pb为未检出,Fe的残留量在0.56 mg/L~4.91 mg/L;3种塑化剂为未检出;8种色素均为未检出;苯甲酸的残留量为未检出;山梨酸的残留量为6 mg/L~159 mg/L;菌落数均为未检出;样品在二氧化硫、甲醇、重金属、色素、塑化剂、防腐剂等方面均为合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 3147-2012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 1743-2006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5037-2006葡萄酒[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75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Monitoring Research on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and Residual Contaminants of Imported Grape Wine
Abstract:The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and residual contaminants of 24 kinds of imported grape wine from 9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lcohol were at 8°-15°;methanol content were in 0-190 mg/L;sulfur dioxide levels were in 61.9 mg/L-237.8 mg/L;Cu,Pb were not detected,residues of Fe were in 0.56 mg/L-4.91 mg/L;three kinds of plasticizing agent were not detected;8 kinds of pigments were not detected;benzoic acid residues was not detected;sorbic acid residues was 6 mg/L-159 mg/L;colonies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sampling of 24 batches of wine.
Key words:grape wine;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residual contaminants;monitoring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6.10.028
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4IK126)
收稿日期:2015-04-15